长期以来,免疫细胞疗法备受关注,在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取得了积极的临床结果。该疗法是通过从患者的外周血中分离免疫细胞,然后在特定培养基中培养,以扩增一个或多个种类的细胞数量,最后将这些扩增的细胞全部输注回患者体内。NK细胞在肿瘤免疫监视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,已被证实能够在无需事先致敏的情况下摧毁异常细胞或癌细胞。
它可以针对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,通过激活、增强患者免疫系统,杀灭癌细胞,对肺癌、肝癌、乳腺癌、食管癌等各大实体瘤都有明显临床效果。
在肿瘤放化疗期间,通过免疫细胞疗法调节免疫系统,可帮助恢复免疫平衡,激活、修复受损的免疫细胞,促进分泌免疫因子,重塑机体的免疫防线,恢复免疫监视功能,能够有效遏制肿瘤细胞的增生,同时减轻各种毒副作用。
另外,部分晚期患者还可在术后采用化疗配合免疫细胞治疗辅助治疗方案,有效杀灭潜伏在身体内残余的癌细胞,起到防止复发及转移的目的。
NK细胞在肿瘤免疫监视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,已被证实能够在无需事先致敏的情况下摧毁异常细胞或癌细胞。在目前对NK细胞生物学和功能的认识下,NK细胞已经成为癌症免疫治疗中的有效工具。特别是,那些在一线治疗或维持治疗中失败的癌症患者,在与其他方法联合应用免疫疗法后,取得了良好的反应。
非小细胞肺癌(NSCLC)是最常见的肺癌类型之一,是全球主要死亡原因之一,2022年12月,在《Respir Med Case Rep》杂志上公布一份关于NSCLC(非小细胞肺癌)复发后应用免疫细胞治疗的病例报告,结果显示,在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反应,6个月后,原发肿瘤缩小近一半!
2019年5月,一名60岁的男性患者,无吸烟史,出现咳嗽、背痛和疲劳症状,被诊断为非小细胞肺癌(NSCLC)。CT显示左肺上叶25×31mm的原发肿瘤,侵犯主动脉周围的纵隔组织。纵隔出现数个淋巴结,最大尺寸为5×15mm,右肺上叶显示两个淋巴结,大小分别为5mm和7mm,分期为T4N2M1a(IV期)。关于肿瘤标志物的指标中,CA125(55U/ml)略有增加,CA199和CEA处于正常范围。检查显示EGFR未发生突变。由于病灶较大且侵犯纵隔,无法进行手术。
2019年6月至2019年12月,患者接受一线治疗,即3个周期的卡铂650mg加紫杉醇300mg联合放疗。他获得了部分缓解,临床症状和副临床症状都有改善。2019年12月,患者的PET/CT检查显示原发肿瘤大小缩小(12×7 mm),肿瘤标志物值恢复正常。
一线治疗一年后疾病进展:原发性肿瘤(A),左侧锁骨上淋巴结(B)
然而,患者的病情于2020年5月发生进展。PET/CT扫描显示原发肿瘤大小为28×29mm,最大标准化摄取值(SUVmax)为11.2,粘附纵隔胸膜和主动脉。此外,左侧锁骨上淋巴结的大小为9×6mm,左侧肺门中有几个小淋巴结的大小小于10mm。
患者的PD-L1表达阳性(25%),随后接受4个周期的培美曲塞(500 mgx2)、卡铂(150 mgx2、450 mgx1)、帕博利珠单抗(4mlx2)二线治疗。
然而,他的病情并没有得到稳定,2020年9月的PET/CT扫描显示原发肿瘤增至26×35mm(SUVmax:22.6)。此外,还出现右锁骨上淋巴结、前纵隔和气管侧的淋巴结以及两侧肺门中的几个淋巴结等新表现。
联合治疗前后的原发肿瘤大小(A:二线治疗后原发肿瘤进展;B:联合NK细胞治疗结束时;C、D:联合治疗结束3个月、6个月后)
由于疾病进展,患者的治疗方案发生了变化。2020年10月,患者住院与吉西他滨/阿瓦斯汀联合治疗,并接受了6个疗程(每个疗程1次输注)的NK(自然杀伤) 细胞治疗,每3周输注一次,输注6次。治疗期间,他经历了干咳和左胸疼痛。包括血液学和血液生化在内的临床辅助检查结果正常,但白细胞除外(2.81 g/L,低于正常值)。
NK细胞治疗前后患者的生活质量评估
联合治疗4.5个月后,患者干咳、胸痛症状消失,饮食摄入改善,生活质量明显改善。在使用联合治疗期间未观察到明显的副作用,肝肾功能评估在正常范围内。
2021年3月和2021年9月的PET/CT扫描显示,与原发肿瘤的大小相比,该肿瘤大小缩小了近一半。此外,两侧纵隔淋巴结和锁骨上淋巴结消失。
在过去几十年中,免疫学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,免疫疗法在癌症治疗中的应用也在不断推进。在新兴的新治疗方法中,NK细胞疗法被视为普遍癌症治疗特别是肺癌治疗的有望候选者之一。许多研究阐明了NK细胞在支持整个免疫系统中的重要作用,以及NK细胞与人体多种疾病的关系。
多项研究已证实,NK细胞等免疫细胞在支持人体整个免疫系统中的重要作用。尤其是癌症患者,增强免疫系统功能在提高癌症治疗的效果方面显得尤为关键,不仅能有效对抗癌细胞,还可提高整体免疫力,减少复发、转移的发生。期待以NK细胞疗法为代表的免疫细胞疗法持续发展,为癌症病患带来康复的希望。